“我們面臨兩個問題,一個是城市內澇,二是水污染和水環境需要改善。現在來看,解決這兩個問題最大的一個誤區,就是治理工程缺乏對城市水系統複雜性的認識。輕規劃、重項目,輕溯源、重工程,基礎設施投入和資源能源消耗浪費非常嚴重。”
中國工程院院士、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任南琪在15日到17日舉行的第十二屆中國水業院士專家論壇上作出上述表示。他提出,治好水患等“城市病”需要有中醫的整體觀,追根溯源、診斷病因、找準病根、分類施策、系統治療,而很多城市的做法卻與實際需求相去甚遠。
隨着極端天氣、人口增長帶來的挑戰加劇,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可能讓城市瞬間陷入水淹車陷的混亂。解決城市的內澇和水污染等問題,已經引發了政府層面的重視。
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在今年兩會期間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,2024年要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,通過數字化手段對城市的供水、排水、燃氣、供熱、橋樑、管廊等各類設施能夠實時監測,及早發現問題,及早解決問題,有效提升城市安全運行保障能力。他特別提到,今年將提升城市排澇能力,打算再啓動100個城市、1000個易澇點的整治。
“我感受到的是,我們行業今年的中央投資將是巨大的,比哪年都多,而且重點是在管網建設上,因爲我們系統中最薄弱的環節出現在管網。”一位水務行業資深人士對第一財經稱,今年除了排水防澇以外,還有更新改造和地下管網的專項資金撥款,將會有力帶動相應的項目投資。但他也同時強調,經濟效益同樣是項目建設的追求,如果中央投資都變成新的政府債務,那將缺乏持續性。
每秒8人升级鸿蒙系统 华为HarmonyOS使用者破5000万
論壇期間,多位專家院士提出,實現水業全方位的提質升級,首先要做的是轉變觀念。“海綿城市是綠色發展的實踐,這個過程中,我們要考慮系統的優化,而不是單元的最佳。”其次是實操層面,利用好新質生產力實現整體優化,智慧化將是水務升級發展中不可忽視的手段和趨勢。
以城市污水系統應用爲例,中國工程院院士、同濟大學教授徐祖信形象地把數字水務稱爲感知數據的“眼睛”,智慧水務是思考分析的“大腦”。她表示,數字水務包含了基本的數據和感知的數據,基本的數據就是傳統的設計圖紙、運行數據的報表以及平時可能做統計的各類數據。智慧水務的關鍵則是對數據進行思考和分析。對污水系統的智慧管控通常的目標包括實時預警、優化調度、節能降耗等。再圍繞着這些目標應用大數據分析、機器學習、模型建模來挖掘數據的邏輯,實現水務設施決策智慧化和管理的精準化。
徐祖信認爲,對於後面整個的數字統計分析,城市水務系統還要加強。
智慧水務龍頭企業威派格(600956.SH)研究院院長薛浩對第一財經表示,從目前在全國落地的數百個項目實踐來看,就當前已經實施智慧水務的企業來說,基本上可以做到柔性可用的系統建設目標,這體現在較好的適應性、靈活性和容錯性方面。在這之下,依然隱藏着一些不可預知的風險,例如勒索病毒或是因爲地震、火災等情況導致機房斷電出現運行不穩定。同時,業務層面可能出現異常天氣,例如因冬天氣溫過低導致爆管和漏水後閥門不能自動關上,以及物聯網監測數據上的毛刺數據等,這些難題仍待解決。
“我們認爲,當前國內的智慧水務正處在從柔性可用向韌性可信升級的階段,這需要系統具備應變力、防禦力、恢復力、感知力和協同力。類似電力系統或者是產業互聯網的實踐經驗,他們產生的一些點點滴滴的星火,我們也在引入到水務行業智慧水務裡來,逐個攻破我們行業的瓶頸,從而實現整體優化。”薛浩稱。
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,出於構建安全、韌性、高效的水業要求,智慧水務市場也成爲近年來多家企業跨界追逐的“藍海”市場。有研報分析稱,預計到2025年,我國智慧水務行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千億級別。